新闻报道
您的位置:主页 > 新闻中心 > 新闻报道
友情链接
LDHT 新闻报道     科技突破抢先看!
 
“雪龙探极”“蛟龙探海” 重大工程今年推进
 
 
 
日前从国家海洋局获悉:2016年,国家海洋局将推进“雪龙探极”“蛟龙探海”重大工程建设,确保“科技兴海”战略深入实施。
 
为推进“雪龙探极”科考工程,国家海洋局计划于2016年组建南极航空队,初步构成极地区域的陆—海—空观测平台。建立适用于极地环境的空间、遥感、冰雪和海洋探测技术及装备支撑体系,建立长期、系统和网络化的极地综合观测与应用服务系统。

在“蛟龙探海”勘探工程方面,国家海洋局计划实施深海采矿试验工程、深海探测工程、深海生物多样性研究与资源勘探开发专项,建设蛟龙号等国家大型深潜装备应用共享平台和深海空间站。壮大深海资源调查与开发装备产业,推进深海生物资源利用产业化,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国家深海产业基地,全面系统提高深海技术装备水平。

此外,2016年,国家海洋局还将组织完成第七次北极科考,力争开展首次中俄联合北冰洋考察。同时,做好大洋第三十九、四十航次科考调查,实施国际海底矿区合同计划。

国家海洋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,“十三五”时期,国家海洋局将坚持创新发展,使创新成为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,积极推动“海洋+互联网”“海洋+大数据”等发展模式创新,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创新平台和国家级海洋重点实验室,打造适应需求、层次高级的海洋高技术产业体系。
中国本土引力波探测工程“天琴计划”正在立项
 
 
 
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(NSF)宣布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,印证了爱因斯坦的预言。12日从广州中山大学了解到,中国本土重大引力波探测工程“天琴计划”已经于2015年7月份正式启动,部分关键技术研究已有具体进展,目前正在立项中。

据介绍,中山大学“天琴计划”是以引力波研究为中心,开展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任务的预先研究,制定中国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的实施方案和路线图,并开展关键技术研究。

根据此前的设想,“天琴计划”主要将分四阶段实施:第一阶段完成月球/卫星激光测距系统、大型激光陀螺仪等天琴计划地面辅助设施;第二阶段完成无拖曳控制、星载激光干涉仪等关键技术验证,以及空间等效原理实验检验;第三阶段完成高精度惯性传感、星间激光测距等关键技术验证,以及全球重力场测量;第四阶段完成所有空间引力波探测所需的关键技术,发射三颗地球高轨卫星进行引力波探测。

完成全部四个子计划,大约需要二十年的时间,投资大约150亿元人民币。

据介绍,中山大学珠海校区将建设“天琴计划”所需的地面研究基础设施。中山大学校长罗俊此前曾透露,学校将在珠海校区凤凰山挖山洞,建立山洞超静实验室。此外,激光测距地面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启动,部分关键技术研究也已经有具体进展。“我们将做一个空间,三颗卫星通过激光连接的探测器,来探测引力波是否存在。”

此次欧洲科学家率先探测到了引力波,印证了爱因斯坦的预言,对于实施“天琴计划”的影响如何?中山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研究院院长李淼表示,“这个发现仅仅是人类探测引力波的开端,因为这个发现仅仅限于可能辐射引力波很多种源中的一种,即合并的双黑洞系统,且处于银河系外。”

李淼介绍,中国目前在进行的引力波研究,主要还是胡文瑞等科学家将要参加的欧洲引力波探测ELISA项目,而中山大学“天琴计划”是中国本土的重大引力波探测工程,目前正在推进中。由于尚未获得政府部门的立项,目前还不能确立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
据了解,“天琴计划”将需要一百人左右的教师团体,四五百人的研究、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博士后。为此,中山大学此前发布招聘启示,面向全球招募人才。

李淼表示,引力波的发现,将会进一步刺激各国的研究进度,世界各地的引力波研究计划将很快推进,中国本土研究的进展也会加快。
科学家宣布发现引力波
广义相对论最后预言获验证
 
 
 
当地时间2月11日上午,美国科学家在华盛顿宣布,人类首次直接探测到了引力波的存在。引力波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实验验证中最后一块缺失的“拼图”。这一重大发现是物理学界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成果。至此,100年前广义相对论的所有主要预言被一一验证。

引力波又被称为时空“涟漪”,其本质是时空曲率的波动,如同石头被丢进水里产生的波纹。黑洞、中子星等天体在碰撞过程中有可能产生引力波。1915年,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预言了引力波的存在。

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其他预言如光线的弯曲、水星近日点进动以及引力红移效应都已获证实。长期以来,唯有引力波一直处于科学家的“视线”之外。

北京利德华通科技有限公司  京ICP备2021027336号
网站首页 | 新闻资讯 | 产品中心 | 联系我们